首页   >   匠人说   >   正文
一件漆器,打磨时间的厚度
发布时间:2018-01-16 | 作者:搜啦宝 | 阅读量:1186

        从浙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碗和江苏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彩绘陶器来看,我们的祖先早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加以应用。


        天然生漆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古代漆器的发展更是源远流长,影响至今。

 

        执着与鼓励,重燃创业梦想 

        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大漆艺术,在当代,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将漆液从漆树上被割取下来,再裹挟着历代工艺涂装于器物上,这样充满奇特的艺术之旅,深深吸引着李竞。


        从天津美院毕业之后,李竞开始投身漆艺行业,与同学创立了工作室。可是因为经验不足,加上和同学志向不一致,不到半年她们就匆匆散伙。
        之后辗转工作,直到2011年,她的生活又发生了变化。


        因从事漆艺工作,李竞认识了她的先生,在先生的鼓励下,她重新燃起了对梦想的渴望,她希望做一些既能表达自我态度,又能传播大漆文化的东西。于是,竞仙工作室成立了。


        大漆美学远承古代漆器而来,具有一定的仪式感,表现出对生命的庄严与肃穆。从大器之物转到生活饰品,呈现的是一种生命自由律动的流动感。
        因为大漆的小众化,更让它多了一层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却赋予了漆饰浓郁的东方意境之美。


        李竞说,从创作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都在不断变化,看上去可控,其实又不可控,这种变化正是天、地、人三者合一的动态表现,这也是漆饰的魅力所在,它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她常常将漆艺与生活一起进行探索,通过融合居家、穿着、流行时尚等元素,透过大漆的包容与自信去展开更多的联系与创新。

 

        专注大漆配饰,聚焦东方元素

        自古对于漆树的采漆,就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足见割漆的艰难与不易。这让李竞更加珍惜这份大自然的馈赠,不畏因天然生漆中的漆酚和漆酶导致的过敏反应。


        生漆在割取之后,还需要经过炼制,通过晒制或熬制来减少水分,这样漆膜的色泽、亮度、韧度以及透明度都会得到很大的改观。


        汉马王堆出土的漆器,在地下待了几千年,出土的时候依然完好无损,就在于其复杂讲究的工艺,才能让其保留至今。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漆器质量好坏,灰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灰胎的厚度和工序如果处理不好,都会为后期的处理带来影响。李竞说,做底本身也是一门艺术。


        打磨和刷漆是最考验耐心的,通过砂纸将饰品打磨至光滑圆润,然后用发刷涂上一层薄漆,这期间不能有积漆在上面。


        每上一次漆,晾干后都要用砂纸打磨一次,然后再上漆、再打磨,这样的工序需要反复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这样漆饰才能干透。



        通过擦上多层不同色漆,就会显出彩华缤纷之纹。特别是在近代应用更多,因为变涂范围的无止境,让发展的空间更加灵活,从而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需求。


        对于漆器一直有古代皇室御用器物之说法,李竞觉得不管它之前是怎样,至少目前在生活中而言,漆器还是显得很陌生。她觉得应该脚踏实地,让漆器更加接地气,让更多人去了解,才能真正让漆器进入人们生活。

 

        用作品延续千年故事

        做漆,是一种反复叠加和沉淀的艺术语言,通过时间来描述。



        它们或取法自然,或源于化学反应的奇妙机理,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漆之美色。


        多年的从业生涯,李竞经常带着自己的作品穿梭于各种创意集市,跟人解说大漆,做文化宣传使者。


        都说器物之美如人生,不一定只有厚重才显贵重,有时脱胎化羽也可成蝶。作品《荷花》就是如此,低调含蓄、香远益清。通过撒粉类的髹漆技法,让荷花宛如沉入水底,研磨后的漆面更加温润光泽。


        用作品来说故事,亦是李竞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




        几年前,她攀登玉龙雪山的时候,坐在缓慢上行的缆车内,因缺氧引起身体的不适,而后才慢慢适应开始登峰。一层层上升的阶梯挑战了她的极限,更让她感受到一种身临其境的自然美。于是,她创作了漆饰项链《雪山之巅》。


        漆之美,不只在于漆膜的光泽鲜亮,也不只在于髹漆工艺的精美绝伦,还在于那些带有“原始”意味的造作之中,化育出来的万般颜色。对于李竞而言,这份大漆技艺没有捷径,每天的周而复始,就是她对大漆最好的修行。


竞仙大漆配饰工作室 关注
【竞仙】品牌创始人 主要从事设计制作大漆配饰
共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