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点茶,插花挂画——这是自古以来,中国文人追崇的四大闲事,被当作“文人四艺”,亦称“四事”。
在古时,尤其唐宋年间,一个读书人是否懂得生活,只需看他有没有通过嗅觉、味觉、触觉、视觉,达到高雅静心的境界。
网上曾经有过一种说法:唐宋在日本,明朝在韩国。
当年大量的日本僧侣进入中国,学习唐宋文化,其中就包括了文人四艺。直至今天,日本依然完好保留着“熏香点茶,插花挂画”的生活旧风。
曾经同事的刘明静、朱相蓉的相识因为一段香缘。刘明静从相蓉那儿第一次听说香道。而相蓉则是16岁在崆峒山一位道长那里第一次闻到了终生难忘的百合香。最初,刘明静认为香道老派,直到她在台湾看到传统的线香、香粉变成可爱、有新意、被年轻人接受的文创产品。“曾在“台湾故宫博物院”工作的刘良佑先生,花了20年的时间才从古籍中一点点寻回中国香道。”刘明静说,于是她找到朱相蓉决心把香的文化传播开。
虽然真正寻香制香的过程,比两人想象中难很多。“中式熏香的核心是养生,天然和健康一定排在第一位。它其实是古中医的起源,先有了对身体调养的功效,再有了对香气的艺术创作。精油、香氛蜡烛再天然。也有化学提取在内,中式熏香是对天然香材的搬运。”古人很少成体系地记载香学,香道香方大都遗失。
懂香的人把香作为高雅的东西,也很少和外人交流。但这些仍然没有困住两人寻香的脚步。去东南亚考察沉香产地;走访福建江苏广州等制香重地,拜访十几位大师前辈,只为寻找最好的古法制香师。相蓉说,香品可用单一的香材制作,如沉香制作的线香、香粉;可用很多种香料制作,就是和香,如香丸。
单一的香品,大多选沉香,或特别好的檀香。沉香的味道丰富,有初韵、中韵、尾韵的变化,是核心香材和“众香之首”。和香则要看古人的香方,或是古法制香师的本事。一个香方,从十几种香材到上百种都有,顶级的调香师一定是靠自己的想象力和追求,来创造香气。
调香不是说把不同香料放在一起就行,要根据每一种香的香性或药性,进行炮制。一些香方对于用料、炮制、配比都有严格要求,比如《红楼梦》里宝钗的冷香丸。如今玩香已经不仅是为日常生活增加了乐趣,也是体验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为了让更多的人切实感受到香道,她俩还打算筹备香舍,提供全方位展现香道文化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