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人说   >   正文
天生一块铁,大拙而无言,匠铸一把壶,春秋三百年!
发布时间:2018-01-10 | 作者:搜啦宝 | 阅读量:1392

致匠人


摇蜡、修蜡、浇铸、出炉

每一步从心出发

一刀一锤下去

已是黑夜与白天

一锤一铁

锤铁捶刀锤岁月

做一件事

不问结果

不辞辛苦

一日一日

直到称心

抱拙守真 匠心铁韵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冶铁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是有着非凡的时代意义。在铁的冶炼史上有个地方是必然会提及的,它就是山西古泽洲。

  古泽州有着“铸铁之都”的美誉,能够“陆断牛马,水截鸿雁”、与轩辕剑和干将莫邪剑齐名的阳阿古剑也产自于此。得天独厚的煤、铁矿资源必然伴随着发达的冶炼业,因此历朝历代都有在这“煤铁之乡”设官冶铁的传统,甚至这里的人们用姓氏和从事的冶炼行业来命名村落,才有了历史上的“九头十八匠”。

  古泽州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冶铸历史,但在这片土地上的火焰从未熄灭过,透过历史厚厚的幔步,依旧能看到从千年之前传来的火光若隐若现。这种文化底蕴不仅仅来源于泽州数千年来的冶炼史,更来自于铁器本身独有的文化。

  据考证,冶铁始于战国,而随之产生的铁艺文化更是伴随着文字形成的。最早出现的文字是青铜器上用来祭祀的铭文,直到战国时期郡县制的出现,才形成了语言文字体系,有了行文制和律令制。可以说铁艺文化与文字的源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国文化之中是不可替代的角色。

古代泽州的“大观通宝”、“ 大德”牌钢针等都是名噪一时。铸铁已经融入了当地人的血脉,家家户户都有人会打铁,堆积如山的铸铁炉渣随处可见,风箱的呼声和打铁的叮当声夜以继日,从未停歇。

  而兴旺了千年的古泽洲铁货,曾一度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源自中国的东洋茶道更是让日本铁壶闻名于世,着实令人唏嘘。为重拾历史文化记忆,传承古老的文化遗产,终究有一些人没有放弃,例如山西铁货手工铸造工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山西晋韵堂铁艺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晋战平先生。


        一直以来,喜欢慢半拍的生活。

        偷闲中,喜欢到处乱走,踏遍了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泽州的村落和泽州人一样,朴实而内敛。就连村名也是如此,以姓氏和从事的职业来命名,孟匠、郝匠、牛匠、马匠、申匠……尔后渐渐发现叫“头”的村名也很多,岗头、二圣头、花园头、椿树头……这些村名一直延用至今。回家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知道,泽州有金元朝时期冶炼十分发达兴盛,铁匠云集(那时叫小炉匠).金朝实行头户州制度管理工匠,便形成了许多带头的村落。元朝实行匠州制度管理工匠,形成了许多带匠的村落。这便是晋城史上著名的“九头十八匠”的来历。

        我的祖上是匠人?好奇先人,我开始热衷周游于各个村,寻找先人的足迹,收集有关先人的一切物品。

铁锅、铁勺、铁壶、剪刀、钢针、兵器、农具等、每每看到或找到先人所留下的东西,惊叹不已,或冥想或把玩、或感叹。

迷恋泽州先人的铸铁工艺,亦痴迷般的惶惶不得终日,以致于行为异常,后家人与友人多次以“玩物丧志,男人得养家得有责任”等等相劝。不争、不语、但以里却难以割舍……

梦中、心中、手中已被他全然浸透。七年前初冬的一个早晨,一觉醒来,萌发了捡起先人的手艺,重新制造它、发扬它的想法,此念头一发不可收拾,每每触碰,如万马奔腾在血液中,让我兴奋不已。我想通了,既然这么的难以割舍,那余生就奉献给它了。想起胡适的一句话“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属朋友”,我想,此身非我有,一半属父母,一半可能就属于那割舍不掉的泽州铁器了。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晋韵堂堂主说 

  

  晋韵堂铁壶工厂以古泽州铁货为中心,结合了传统生产工艺和现代科技,致力于传承经典古泽州铁货古法工艺。晋战平先生走访了21个村落,聘请“马匠”资深铁货传人马毓平为釜师指导;同时,想方设法收集老铁壶,吸取其精华成分,并创新原有雕刻工艺,以山西特色文化为底蕴,融入健康环保的养生理念,契合东方现代美学与古泽州传统工艺属性的表达,让更多人知道古泽州铁在我国冶炼史上的重要贡献和铸铁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文化。

 

  铁壶给人的最大印象是“拙”。其独特造型,融入了先人们对于周遭的理解与寄托。晋韵堂的铁壶,既有保留原来的美,又创新出一种更符合现代美学的美。晋战平先生希望传统古法手工铸铁壶,能够成为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使者。





晋韵堂 关注
一直以来,喜欢慢半拍的生活。偷闲中,喜欢到处乱走,踏遍了家乡大大小小的村落,物与人一样,朴实而内敛。晋城著名的“九头十八匠”的来历让我好奇我的祖上是匠人?好奇先人,我开始热衷周游于各个村,寻找先人的足迹,收集有关先人的一切物品,慢慢理解天做一半,人做一半的匠心。
共 条评论